最新今日头条:莫让造车拖累主营业务 家电企业造整车不若造部件

  历数国内曾跨界整车制造的家电企业,着实不少:春兰、长虹、奥克斯、新飞、美的、格林柯尔(注1)、创维、乐视、格力等等。不过,时至今日,众多跨界者中尚无一家称得上成功;更有甚者,因为汽车业务拖垮了原来的主营业务,出师未捷身先死。

  “惨”字当头,无改家电企业继续他们的“造车梦”!

timg

  家电企业造车史:“一出悲剧”

  1997年,中国空调行业的“霸主”春兰,首度尝试跨界造车,他们收购了南京一家汽车厂,杀入中重型卡车领域;11年后,春兰被汽车业务拖垮,在出售了汽车厂60%的股权后,春兰试图再战空调业,未有起色。目前,有消息称春兰正依靠变卖别墅资产续命。

  春兰是我们资料所及,了解到的国内第一家跨界汽车整车制造“吃螃蟹”的家电企业;到2001-2004年间,在家电领域挣到第一桶金的众多品牌开始扎堆冲进汽车制造产业,包括创维、新飞、奥克斯、美的、格林柯尔等都是其中代表,随之便是集体“扑街”。创维老总黄宏生保留了客车业务,但在业界基本没有声量;新飞据传还有部分冷藏车业务留世,不过新飞自己都被收购了;奥克斯倒在SUV潮起之前;格林柯尔系四分五裂,渐被遗忘;美的悄悄地来,悄悄地走,期间未向外界就造车具体盈亏情况进行详细阐述。

  春兰老总陶建幸讲过一段话,或许从中我们能够一窥家电企业“造车潮”中的心境,他说:“大的家电企业做大后,最终逃不过两个结果,要么灭亡,要么惨淡经营,如今像GE等家电企业都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……”

  之后,家电业经过了十余年的“造车”沉默期。如今,随着新能源汽车替换趋势涌现,家电企业跨界造车梦再度鼓噪起来。这波潮汐中,乐视已经被自己“生态化反”成了渣;董明珠投资的珠海银隆变“窟窿”,嘴上不服的董小姐再度与威马汽车签订了合作框架。

  最近,又有数家企业有所动作,一是压缩机企业海立股份公布收购海外企业马瑞利进程,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;据悉,马瑞利是一家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相关企业。而在2018年,格力电器举牌海立,目前已成为海立股份第三大股东,持股份额直逼第二大股东。另外,便是美的集团7.43亿元入主合康能源;据悉,合康能源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自动化、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领域,不过美的方面对“造车”进行了否认,业界猜测其未来或涉及汽车上游部件供应,而非进入整车制造领域。再有,便是创维预告将于下半年发布首款战略SUV,定名“天美汽车”,英文名称Skywell,与Skyworth的近亲属性一目了然。

  造车不易 为何前仆后继

  家电企业之所以热衷“造车”,一方面在于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。近日,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,中国汽车保有量约2.6亿辆,千人汽车保有量从原来不到10辆增至180辆,达到全球平均水平。但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,市场蕴含巨大的增量空间。

  近年来,中国家电市场继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后尘,整体步入饱和期,家电企业增长和转型压力加大,企业选择开辟“第二战场”,以格力、美的、海尔等为代表的家电企业纷纷加大2B业务的拓展力度。而日韩家电企业的转型经验也为中国企业带来启发,譬如韩国LG成为雪佛兰Bolt核心组件供应商;日本松下在转向住宅和汽车业务后,盈利可观,现已成为特斯拉新能源车的主要电池供应商。圭臬在前,中国家电企业的向往不言而喻。

  此外,相较于一台空调、冰箱,几十、几百元的利润空间,汽车属于“一本万利”的产品;部分企业希望复制家电在渠道和销售方面的经验,即短期内将产品做到一定规模,以量换生存空间,从而对冲经营风险。奥克斯是其中代表性的例子,曾大力推动平价SUV,但未获成功;如今,创维的天美汽车似乎又在重复这一路径。

  当然,迫切希望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,也助长了企业跨界造车的热情。事实上,某些地方政府十分乐见整车制造企业落户本地,包括特斯拉,珠海银隆等在拿地阶段非常顺利,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量政策和财政扶持。之所以如此,主要在于汽车整车制造涉及投资巨大,带动产业链条长,能为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税收和就业回报。而造车企业绑定了地方政府,一有政策,二有土地,融易新媒体,三有订单,成功了皆大欢喜,失败了也没太大损失。

  造车需避“连环坑”

 文章标题:最新今日头条:莫让造车拖累主营业务 家电企业造整车不若造部件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:融易新媒体
本文网址:http://m.ironge.com.cn/tech/digi/103466.html